心灵点滴观后感(心灵点滴观后感300字)

沐文 2023-08-1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1

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校园组织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我们观看了电影《心灵点滴》。

剧中派奇(威廉罗宾斯饰)反对传统医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态度,他认为惟有多和病人沟通才是成为好医生的不二法门,所以他常跑去医院和病人互动,但也因此成为了医院的问题人物,但事后也证明,许多医院无法管理的病人,都能受到派奇那股热情感动而努力活出自己。

派奇心仪的女主角是同班同学,但课业上的压力,加上派奇总是和她闲聊一些非课业上的东西,让女主角觉得派奇在浪费她的时间而很讨厌派奇,但渐渐地,她了解到派奇不只成绩优异,而且有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心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成立一个让病人充满欢笑的医疗环境」。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因为他没有注意那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加上女主角的视病犹亲,让她独自走进病患家里而惨遭杀害,因此而让派奇心灰意冷一阵子,差一点放弃理想。

所幸,生命的无常,可贵的便是它让人绝望的同时,它也给了人无限的希望。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里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尽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这部电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片尾叙述这位派奇医生在电影拍摄结束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医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医生,正排队准备加入他的行列。

这部片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对白,例如:「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对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读了一段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 )的情诗,收录在100 Love Sonnets/Cien Sonetos De Amor (聂鲁达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短诗 17 (Sonnet 17),我也很喜欢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2

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劳动节连续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决定留给自己,偶然乱转电视下,我看了这部HBO播映的电影《心灵点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补之意。

这部片和男主角罗宾威廉斯主演的另外两部电影:《美梦成真》、《心灵捕手》一样,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脍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传统医界视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医学院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了个「过度快乐」的评语。

他认为医生不该被社会过度的神格化,享受过多的尊荣和敬畏,而使为人医者渐渐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称一句「XXX医生」,不代表这个人放的屁就比较香,走路大家就要让一边。「医生」二字,实际上是代表对自己坚持助人的一种宣誓。

所以他在医院实习时,看遍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之后,内心产生觉悟,下定决心要开一间梦想中的医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建立了一所「以家为本」的免费看诊医院。

面对接踵而来传统医界的抨击和质疑声浪,派奇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姿慷慨陈言,毫无所惧;而在病童面前,他却变成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为了博得稚子纯真的一笑。

在这些外界考验前,他是个勇者;但来自内部的挫折却一度重击了他,几乎不支倒地。

同为医学院学生,也是他的亲密爱人--凯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实现梦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爱心医院。与派奇的相识相恋,更让凯琳逐步尝试让自己告别本身不为人知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

因为听了派奇自身走出忧郁的经验分享,她决定从帮助别人中找回帮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觉地有些担心害怕,仍然决定信任他人地只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视了病患本身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3

影片《Patch Adam》是罗宾?威廉斯主演的一部旷世杰作,在影片中罗宾?威廉斯饰演的.帕奇在年青的时候,因有自杀倾向而被送进了精神疗养院,在疗养院的遭遇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于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进入维吉尼亚医学院就读。他天资聪颖,在医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可是医院内的医生们受传统观念的限制,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于这种状态,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坚持自己关怀病人、以病人为重的理念,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到医科学位。

虽然一些情节有一点点老套的感觉,但对整部电影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特别纯,虽然极其感人,但却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感,我觉得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罗宾?威廉斯的完美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是那么的自然,找不到一点的瑕疵!影片的主题由于他的表演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影片最后的结尾更令人叫绝,绝顶的幽默,使得整部电影更显得无与伦比!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让人产生纯洁的追寻完美心灵的冲动!

导演在这套戏的一开始就透过了一个病人以四枝手指的小故事开启了男主角帕奇的生命。它同时也灌输了学生有关这套戏的信息之一,那就是「不要注目在问题上,要看别人所看不到的,并日日更新创造未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我的心扉并吸引着我拭目以待,目不转盯的看下去。心里想深一层,这不就是一位教牧人员应该要有态度吗?身为领袖,必须要有远见,不要让虚幻的表面影响你对其实底的洞察。

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进来医学院的目的,因为他是带着使命进来的。学术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为一位医生可以如何走进病人的世界里来去帮助病人并与病人联系更为重要。因为,医生就是为了医人助人。换句话说,教师。医生或这辅导者犹如医生,也是为了拯救灵魂的工作和牧养人的生命为大前提。所以帕奇三年的医学院学习活生生的映射出学生三年的神学院学习应有的态度。猛上课与啃死书还为次要,在学校如何处事待人和与人接触才是我们需要看重的。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

首先,作为一医生或辅导者,必须是一个聆听者、关怀者。

剧中帕奇因患有轻微忧郁症,自愿到疗养院治病。但他发现许多病人,其实不是精神异常,而是没人在乎他们心中的问题。因院方对待他们的方式如关在栅栏内的动物般,不关心、不寒暄,只给予食物及形式的诊疗。精神科医师也只是如问卷机器般问问题,没有眼神的关注,给病人的感受相当冷漠。

《心灵点滴》观后感(2)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三

《心灵点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名叫亨特·帕奇·亚当斯在学校中总是因为“过分乐观”而受到责备,曾经一个导师对他说:“你想要成为小丑,那就去马戏团。”其实,帕奇是想当一名小丑,但他同时还行当一名医生,所以就成就了现在的他,帕奇在弗吉尼亚医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用他的小丑天赋让很多病人的脸上多了一丝快乐,医院里有一间病房没有医生敢进去,他第一次进去试着和病人说话,但不到一分钟就被打出来了。第二天他穿着一身天使的服装拿着一本书进去了。过了一两分钟就推着那位从不出来的病人出来了,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学院,致力于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在书中,帕奇阐述了他的基于幽默的处方,解释了他为什么穿得象个大猩猩,为什么在病房里堆满气球或在浴缸里装满蜡烛以引起欢笑,以给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在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紧张情绪后,帕奇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在电影中,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帕奇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帕奇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帕奇发现他在儿童病房大受欢迎,因为他的可笑、古怪的方式驱散了儿童们的恐惧感。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一:心灵点滴观后感

领悟心灵点滴,感受心灵交流。

心灵点滴围绕着对待病人的两种治疗态度的医生的故事展开叙述。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给病人带来快乐,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类医生;另一类是以华克院长为代表的自认为高高在上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类医生。在帕奇与华克院长的一次次争执中,我看到了一个好医生身上所拥有的三样法宝:热情、微笑、信念。

心灵点滴中,帕奇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病人们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动的做法与消极的情绪。他主动帮室友如迪驱赶幻想出的松鼠以让如迪敢出去上厕所;他主动与病人玛姬打招呼并与之握手;在华克院长的再三劝阻下,他依然去医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现出的是固执行为,然而,这是由他内心的热情以及对病人的爱的驱使所产生的崇高行为。对帕奇来说,热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他的热情之余,他给病人带来了快乐,成为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这样一来,他不仅帮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病人的生活品质。然而,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类似于帕奇内心充满热情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的生活中,热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以冷漠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的热情温暖融化别人心中的冰。对一个将来从事医生行业的人群来说,热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呈现出各种类型病状的人群,他们的身后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属。我相信,医生的热情不仅能驱赶病人的病痛,也能抚平病人家属心中的焦虑感。 微笑,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似冬日里温暖我们身躯的阳光,也似黑夜里照亮我们前进路途的灯塔。在电影中,帕奇是个乐天派,在华克院长眼中,他是个小丑;在米契眼中,他是个幼稚园老师;但在病人的眼中,他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帕奇将微笑诠释的淋漓尽致。在面对华克院长的为难,他这样解释道:“笑能促进脑下腺素的分泌,因而能促进血的带氧性缓和血管,促进心跳,降低血压,对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有正面的效果,同时也能加强免疫系统反应。”的确,笑对病人有这么多好处,但医生中有几人者做到了面对病人时面带微笑,更不用说逗病人微笑。帕奇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把病痛缠身的病人逗笑,

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有时扮成天使,逗笑了医生护士都不敢靠近的身患绝症的比尔;甚至为了替肯尼迪太太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她如愿在面汤里游泳。他用他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帕奇用微笑和病人拉近距离,让病人敞开心扉,而不再专注病痛,甚至不会感受到病痛。他的的确确做到了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

在离开费尔法斯医院后,帕奇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他决定去帮助别人,用心灵的交流给病人带来帮助。他相信,欢笑对于病人是最好的处方。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不论你们如何决定,我还是会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你们有不让我毕业的权力,你们能不让我得到头衔及白外衣,诸位,你们不能控制我的心灵,你们不能阻止我学习,你们不能阻止我进步??我这根刺不会消失的。”这是他对世界的宣言,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定。他认为治病不一定要按照老的套路走,在给病人解除病痛时,更要解除他们的本,在心灵上让他们也同时得到安慰。他不避讳感情转移,以人性的方法与病人进行心灵交流,增进他们的生活品质。他不曾怀疑自己的方法,因为自己实践的结果验证了自己的理论。帕奇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看到了别人因为恐惧懒惰而不愿看到的,他让他的病人有尊严的活着。如果医生的心灵理念都能如此,世间的病痛会减少一半。帕奇用自己的信念去挑战制度的勇气也值得我们学习。

心灵点滴中,医生在大三之前不能接触病人。然而,在我看来,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我们不能只埋头学习课本知识,等到想实践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不能只想着实践,等到想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已无多大用处。在我看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作为医学生,与病人密切接触才可能学到更多,懂得更快。

心灵点滴中,我能隐隐约约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这让我想到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讲授的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也许,帕奇的行为是积极心理的表现。在我看来,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的3H生命价值观:Healthy(健康)、Happy(快乐)、Harmonious(和谐)是对医护人员职业价值观的最好阐述。健康是指

仅医护人员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快乐是指医护人员自己要快乐,也能给病人带来快乐。和谐是指医护人员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在促使病人身体与环境和谐的同时达到自己心灵与病人心灵的和谐。

看完心灵点滴,感触颇深。现在的我们必须意识到,将来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灵。像影片中说,增进生活品质。或许很多病症,现在医学还无法治愈。 但作为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快乐, 如果药物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请用我们善良、仁慈 、幽默的心灵去温暖他们吧!

食品092刘阳

精卫1005 陈思静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二:心灵点滴观后感

“过分乐观”而受到责备,曾经一个导师对他说:“你想要成为小丑,那就去马戏团。”

其实,帕奇亚当斯是想成为一个小丑,但同时他也想成为一个医生。于是他将两者综合,成为了现在的他。

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在书中,亚当斯阐述了他的基于幽默的

处方,解释了他为什么穿得象个大猩猩,为什么在病房里堆满气球或在浴缸里装满蜡烛以引起欢笑,以给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在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紧张情绪后,

亚当斯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亚当斯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亚当斯发现他在儿童病房大受欢迎,因为他的可笑、古怪的方式驱散了儿童们的恐惧感。在对传统方式的抗争中,他疏远了一些人、使更多的人吃惊,但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亚当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了一个诊所,每个人在这里不仅遇到了医生,还遇到了朋友。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护士护理病人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但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为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笔者就护患沟通失败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1护患失败的原因

1.1观念差异是护患沟通的障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观念认为医生是上级,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进行操作,对护士没有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指导的要求,致使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护士不愿沟通或很勉强进行沟通,甚至怕引起冲突而采取不与患者沟通的消极态度。

1.2沟通信息的偏差;护士使用方言或较多的专业术语,往往使患者不易理解或产生概念上的误解;在分析病情,评价治疗效果时,过多使用“没事”“肯定会”“不会”等不负责任或模棱两可的话,容易造成患者误解或断章取义,从而影响沟通效果或根本无法沟通。还有护士在工作紧张、繁忙,工作量大时急于求成,与患者沟通时不注重方法,技巧、速度太快,给患者过大的信息量,超过患者的承受力,致使患者难以接受,再有沟通信息认识的差距也是造成护患沟通失败的原因之一,如在进行住院评估时,问到病人的文化程度时,问:“你有文化吗?”“你哪毕业的?”造成患者无法回答,影响沟通结果。

1.3对沟通时机掌握不适宜;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不重视对方的想法和反应以及对此的理解程度,只考虑自己能够完成工作,如入院宣教等;沟通内容与日常护理操作相分离,缺乏灵活机动性,甚至在患者病重或病痛不安,难以接受外来信息的情况下,不合时宜地自顾自地进行说话,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1.4护士自身知识不足或缺乏沟通技巧;个别护士本身对护理工作不感兴趣,不能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且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当患者咨询问题或对病情、治疗等感到恐惧和焦虑时,护士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解惑释疑,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工作,也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2护患沟通的方法

2.1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病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上表现出对患者的友善同情和温和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

绍,给病人的渴望以满足,痛苦以安慰,恐惧以保护,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病人产生亲近感,即提高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情绪,也为今后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2.2

护士要了解不同病人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文化和职业,性别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释疑难,多应用开放式谈话方式,鼓励病人陈述,并用点头“嗯”表示接受或重复病人的陈述等方式鼓励病人。对病人的提问不可急于回答,应先了解病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以便获得某些人有意义的资料。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断然拒绝,可请病人稍等,告知我一会来帮你解决或对不起,我帮你查一下等语言并付之行动。

2.3环境是保护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护士与病人交流多在病房,且24小时观察了解病人,关心他们的一事一物,故在完成护理工作时,时刻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在治疗处置时时刻关注病人,了解其病情进展感受,及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评估病情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对病人的病情、治疗、预后方面的问题要有科学依据,不可主观臆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修改医嘱,这样可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促进双方的'沟通且谈话内容应通俗易懂。

2.4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依赖性和安全感。

2.5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双方所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护士要抱着理解对方的态度。与病人进行心理交换。尽量消除误会,使病人从护士的语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偶尔对护士出现的冒犯、敌意,不信任的语言要容忍,禁批评训斥、善于对病人安慰鼓励,体会对方的心理。护士也应学会角色转换,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病人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了解掌握病人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协调,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三:心灵点滴 读后感

看完了电影,我想到我们进入昆明医科大学的那一刻,庄重的宣誓: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遵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影片中主人公帕奇亚当斯作为一名医者对待病人的做法是真正符合我们医学人道主义的做法。他能够真正关心病人的内心感受,让别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真正把医学的真谛融入了治疗之中,真正体现出了医者的崇高和圣洁。他不仅仅是为了治病而治病,而他更关注的是人,是为了治人而治病。

很多人往往认为帕奇亚当斯这样的做法仅仅是竹篮打水,无济于事。但是这部影片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滴水杀人的故事。中世纪的欧洲,有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他为所欲为,惨无人道。有一次他追究一位大臣的错误下了斩首令。当大臣被押上断头台,一切准备完毕只等国王下令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鬼主意。此时,断头台上的大臣已吓得浑身打颤,眼看就要昏过去了,可国王就是不发指令,只顾与身旁的重臣谈笑,赶来看热闹的百姓等得不耐烦了,窒息般的寂静被打破,人群开始哗然,就在这时,国王突然正过脸来,尖叫一声“斩!”侩子手没有砍下大刀,而是拿出一只小水壶,象往珍贵的花盆上浇水一样稍稍歪了歪——冰凉的水滴在了犯人的脖子上。就在这一瞬间,那犯人的头猛地一下垂到了胸前,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斩台上,暴君的脸上浮现出欣然的笑意。“滴水杀人”这件事听来荒诞不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却丝毫不奇怪:是国王、侩子手的开斩令、如刀刃般冰凉的水滴,使犯人产生了“死亡感觉”所致。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持,他的肉体是脆弱的。

另外有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因赶着交工程图而出车祸成为植物人的工程师,他的妻子同事为了能让他醒来,每天在他的枕边重复这样一句话:领导说图不用改了。终于有一天唤醒了这名工程师,他醒来开口第一句话便说:领导真的说图不用改了?”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从侧面也让我们看到精神力量的伟大之处。在医院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之光如果烁烁闪耀,那么生于病患中的他也更容易恢复健康甚至发生奇迹。这更体现出愉快的身心对健康的恢复是多么的重要。而帕奇亚当斯对待病者这样深入人心的关怀也是所有医者应该效仿的榜样。

当今社会,各种违背人文主义,违背医德的事情层出不穷:无医嘱执行,草菅人命,不合理收费,见死不救,唯利是图等等。这些事不仅仅损害了作为一个医者崇高的形象,而且给无数病痛中的人们造成了更多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这些事的发生完全违背了医学伦理,每个医者都应该熟知医学日内瓦宣言: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对我的老师给予他们应该受到的尊敬和感激。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

我将尊重病人交给我的秘密。

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

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开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做此保证!”

可是他们的这些做法,与帕奇亚当斯的伟大和无私相比,真的太令所有人失望。

我们做为一名医科大学的大学生,肩负着拯救人类疾病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从内心体会病者的疾苦,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真正明白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人愿意每天面对冰冷的医疗器械,我们应该学会相互关爱,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关怀,也许仅仅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减轻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精神疾苦,我们又何必吝啬呢。

这部影片,意在使同学们认识到心怀善意是多么难能可贵和伟大,树立像帕奇亚当斯一样甘愿为医学进步献身的道德品质,加深同学们对医德规范的理解,树立为发展祖国医药事业献身的信念。另外,心怀善意不论在何种体系中,都是共同的,无论是医学还是其他。即时我们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心怀善意,哪怕是举手之劳,或者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我相信都能够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精神力量的伟大,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将充满更多美好的希翼。

《心灵点滴》观后感

看《心灵点滴》这部电影,我的观后感是助人,可贵,但有时有可叹,因为自身的伤痛不为人所知,自己容易被压垮。那么观众的观后感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心灵点滴》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一

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劳动节连续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决定留给自己,偶然乱转电视下,我看了这部HBO播映的电影《心灵点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补之意。

这部片和男主角罗宾威廉斯主演的另外两部电影:《美梦成真》、《心灵捕手》一样,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脍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传统医界视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医学院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了个「过度快乐」的评语。

他认为医生不该被社会过度的神格化,享受过多的尊荣和敬畏,而使为人医者渐渐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称一句「XXX医生」,不代表这个人放的屁就比较香,走路大家就要让一边。「医生」二字,实际上是代表对自己坚持助人的一种宣誓。

所以他在医院实习时,看遍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之后,内心产生觉悟,下定决心要开一间梦想中的医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建立了一所「以家为本」的免费看诊医院。

面对接踵而来传统医界的抨击和质疑声浪,派奇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姿慷慨陈言,毫无所惧;而在病童面前,他却变成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为了博得稚子纯真的一笑。

在这些外界考验前,他是个勇者;但来自内部的挫折却一度重击了他,几乎不支倒地。

同为医学院学生,也是他的亲密爱人--凯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实现梦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爱心医院。与派奇的相识相恋,更让凯琳逐步尝试让自己告别本身不为人知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

因为听了派奇自身走出忧郁的经验分享,她决定从帮助别人中找回帮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觉地有些担心害怕,仍然决定信任他人地只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视了病患本身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

这使我想起有部电视影集《ER》(急诊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节。

一位年轻急诊医生--大卫,平时对一位好发问又好管闲事的医学院实习生又爱又恨。两人之间很不对盘,但又有一种微妙的好感情愫。有次,来了个病人,本身精神情况也是很不稳定,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从脊椎打麻醉针,照理这应该由医生来做,但这位医生却故意让实习生练习,想让实习生出糗以知难而退,结果她果然技术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几乎抓狂。

但更严重的事却在后面。没想到这位病人一直记恨在心,妄想医生都要害他,趁著医生们忙著放假过节的松懈,以预藏的刀将认真学习,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女实习生,一刀封喉毙命。

电影中的派奇和电视影集里的大卫医生一样,他们原本飞扬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斗志,一夕之间完全被这样的意外事件所击溃,从此陷入自责沮丧的深渊。

所幸,生命的无常,可贵的便是它让人绝望的同时,它也给了人无限的希望。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里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尽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这部电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片尾叙述这位派奇医生在电影拍摄结束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医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医生,正排队准备加入他的行列。

这部片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对白,例如:「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对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读了一段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Neruda)的情诗,收录在100LoveSonnets/CienSonetosDeAmor(聂鲁达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短诗17(Sonnet17),我也很喜欢。

买了这本书也蛮久的了,看了这部片,也激发了我读这些诗的念头了,它们真美。抄了诗,和大家分享如下:

我爱你,但不把你当成玫瑰,

或宝石,或火炮射出的箭。

我爱你,像爱恋某些神秘事物,

秘密地跟在你灵魂左右。

我爱你,如同一株从不开花,

但自身隐含著花朵花芒的植物;

感谢你那带著充实的香味的爱,

自大地升起,静静地存在於我的躯体中。

我爱你,不知道如何去爱,何时去爱,又从何地去爱,

我直接了当地爱你,不复杂也不傲慢;

我是如此爱你,因为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法。

还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

如此亲密,所以你放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

如此亲密,所以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也睡著了。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二

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

曾几何时,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伤心。而现在如果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晰的。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而让我惊奇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居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励她进行功能锻炼,教她锻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诉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想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非常开心。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励他们。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负我就赶紧跑过来看,我赶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安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一定可以恢复自理能力的!后来她通过功能锻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每天护士都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成功了,连护士长都不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那个护士有一天被调到门诊去了,那里更加清闲适于养病。她走了以后,我这个病人的输液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于是找家属谈话,希望他同意我们给病人扎一个中心静脉插管,这样每天的输液问题就解决了。但没想到家属不同意,说既然还有人可以扎成功,为什么不继续扎呢,为什么要做这项创伤更大的操作呢,人员调动是你们的问题,我不管!于是我和那个家属大吵一架,回到办公室还哭了半天。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想想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于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属道歉,并心平气和地商量这件事,没想到家属竟然反过来向我道歉,并痛快地同意了。我开始觉得很委屈,因为真心诚意为病人着想竟然家属会这么不领情,但家属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理解的快乐。

相关文章

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垃圾分类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励志文章 2024-03-23 阅读4 评论0

感恩父母作文

人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爱人、如何做人。我们...

励志文章 2024-03-23 阅读7 评论0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的成功经历和领导风格

李彦宏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百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任百度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成功经历和领导风格深受人们的...

励志文章 2024-03-23 阅读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