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up(56up是什么意思)

新原 2022-10-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阶级流动性的一些思考

难得偷闲,上个班还能有和同事来个深层的思想交流。。。

忘了话题是如何开始的,但是我的一句“教育似乎并未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暖同学的话匣子打开了。

其实我那句话看上去挺高端,其实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现在的社会,知识几乎已经无法改变命运了,再换句话说就是“寒门难在出贵子”。

听上去有些刺耳,但事实的确如此。

先说说BBC拍的一个伟大的纪录片,叫做《56up》,讲的是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另外一个农家子弟Nick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政治思绪很激烈英姿勃发,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政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电影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和自己的美丽妻子业余时间一起创办乐队进行创作表演并在业内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身材修长气质优雅,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不过那些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则表现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准确地分出谁的故事:无一例外她们嫁人结婚生孩子,她们的人生幸福程度几乎与她们的婚姻美满程度完全挂钩。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那是英国,再说说中国。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是中国的古话。暖同学和我说,她身边好多的同学都是农村的,出身很贫寒,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在大城市安家,虽说艰难,但也算成功流动到了上一级的阶层了。

开始我竟无言以对,因为我发现我身边这样的人真的很多。

但事实却是这样的:并不是说一个人出生阶层定下之后就是绝对无法改变,而是凤毛麟角的人会改变,暖同学和我身边的“好多人”其实在他们那个圈子里面,依然是凤毛麟角的,都是“他们村就他一个考上大学了”,“他们县他考了前三”,“他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就几十个”等等。只是这些凤毛麟角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才会有一种“好多人”的假象。就好比,我现在勉强算上中产吧,我身边的人也都是中产,这些人当中,我相信会有一两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到精英富豪阶层的,那个阶层的人,除了各种“二代”外,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而步入精英富豪阶层的中产聚集在了一起,也会有种“很多人”的假象。

其实想想,阶层难以流动的原因很显而易见,贫穷的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肯定及其有限,再加上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富豪精英的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必然占尽了社会上一切的优良资源,所以,继续成为精英富豪阶层,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拿我举个例子,我算是出生在中产阶级吧,从小接受的是哈尔滨的城市的教育资源,随随便便边玩边学就上了个不好不坏的大学,而我身边的和我考上相同档次大学的朋友,同事(也是那些所谓“一个村就几个的”精英),无不比我付出了十倍百倍的努力。同样,我想要上升到精英阶层,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考上个清华北大,或者申请个国外名校,才能努力爬到和那些从小就在国外或者北京上海长大,随随便便学学就能上个清华北大或者申请上国外名校的孩子们一样的阶层。

其实咱们大多数人中觉得“富不过三代”,觉得那些“二代”们各种败家。其实,这是及其片面的,完全是被媒体上各种二代的负面新闻蒙蔽了,实际生活中,“二代”们的个人素质、能力、眼光、见识等等都是比常人高出很多的。试想,一个从小在伦敦贵族学校学习的孩子,怎么会变得骄奢淫逸蛮,横无理呢?我曾经恰巧在一个雅思培训机构学习过,里面的“二代”们,平时不仅彬彬有礼,学习对他们来说更是信手拈来,而且还特别谦虚刻苦,这就是非富豪精英可悲之处——出身不如人家,还没人家努力。

因为,当初改革开放初期,造就了一批商业奇迹,一些胆子大的人都会发财,成为富一代,这些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靠着投机倒把成就了一番事业,我相信这只是中国特殊阶段所产生的特殊现象和特殊的一代。所以他们不会教育下一代,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和自己当年一样的苦,所以,各种“坑爹”的孩子跃然于媒体之上而不绝。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英新贵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由于他们有超于常人的能力,所以,他们甚至比你的父母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样,那些比你还努力的“二代”就完完全全的一辈子压制着你。

另外,一个人要超越自己家庭出身,摆脱命运束缚,最重要的是有见识,其次是自己的决心和行动。驯马师的孩子没当成驯马师最后成了出租司机,因为他只能看到这样的路。中产的孩子接触的人也都是中产,领会不到富豪精英阶层的见识,从而也无法获得上升一个阶层的方法和决心,所以,有些见识由于父母的阶层所限,是从父母亲人那里得不到,这样,如果想提高,就要通过认识了解其他人(尤其是优秀的人)和读书来开阔眼界,获得见识。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一个人的体重真的与他的社会阶级是息息相关的 。

在片中,精英阶级的 Andrew 和 John 老到56岁依然还保持相对不错的体型和身材,原中产阶级中美国教授 Nick 夫妻晋升为精英阶级,公务员 Peter 夫妻作为中层里面的佼佼者,体型明显较好,有几个甚至说得上修长精干;而底层阶级长大变老的男人们,几乎都成了胖子秃子,虽然他们年轻的时候有几个甚至说得上相当英俊帅气,尤其是她们的妻子,每个体型都是走形得相当厉害。而这些底层阶级父母生的孩子们,人数众多,绝大部分都是肥胖的,虽然现在他们还只有20来岁。

可见,精英阶级从身形锻炼饮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远远强于底层阶级,这种能保持自己体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特质?那些肥胖的低阶级的人,是不是生活毫无节制,放纵过度导致?人人都只看到了精英阶层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在体型的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吧,这点其实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现在有人说,你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你连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们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后映射的是更多内容,因此我们对那些能长年保持自己体型的人,那些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目标奋进的人,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在背后,他们的付出或许是我们所不能设想的(在这里,我确实有发言权,我从164减到138并且一直努力保持健康身材,所需要的控制力、毅力和经历的痛苦,真的只有我自己知道)。

换个话题讨论。

为什么人们挤破头都要在大城市,或者国外安家,不惜背负一辈子的债务?

很明显,为了下一代,我个人认为,一个家族想从一个阶层逾越到另一个阶层至少要经过一辈人的努力,你从小城市走出来了,准备在大城市安家,放弃了老家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大城市无时不在的压力和一辈子的房贷,就算是爬也要爬到另一个阶层,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啊,为了让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大城市的教育环境和大城市的见识,为了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比自己出生时现有的阶层高一级,而不像父辈一样,在小城市里局限着这眼界。如果选择了回到老家过着安逸的生活,你的下一代成年后依然会面临当年和你一样的抉择,留还是走。所以,如果一个家族想要逾越到另一个阶层,至少要经过一辈人的努力,不是你,就是你的子孙。

这班上的也sei了,就讨论了这些,记下思想的波澜,再反过来看看,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有哪些介绍中世纪的纪录片值得推荐?

一部被网友称之为两部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影片,一部是《56up》,另一部是第一次看到的某国动作片。如果你并不富裕,出生在底层阶级,如果你对阶级流动和固化、婚姻、人生的可能性以及任意的人生问题感兴趣,那么你一定要看这部纪录片!《人生七年》一共八部,当然你可以从看起。BBC从1964年开始找到14个不同出身的孩子,每过7年会再一次找到这14个人,有的人一出生,他的命运就已注定,有的人,改变了所谓的宿命。直到了2012年。这片子里已经记录了这14个人在这56年动态的成长与变化。每七年更新一集,到今天拍摄了近60年,在整个世界影史都是一个奇迹。一个人家庭环境影响了性格,世界观,价值观,观念又会改变人的命运。从这14人的大半辈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点和让人深思的地方。

56Up,请问这部BBC纪录片,数字后的Up要怎么理解?谢谢~

这部纪录片的系列名叫《成长》,从《7岁》到《56岁》,每隔七年一次,记录着平凡人生活的跌宕起伏。

以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片名在56之后加上本意为“向上”的“up”,有一种生活还在继续、人生不断前行的感觉。虽然目前只追踪纪录到他(她)们56岁的人生境况,而人在56岁,大多情况下也就定性了,但导演艾伯特说会坚持把这部用半辈子时间“腌制”的纪录片进行到底,拍到客观条件不允许它拍下去为止。对于每一个人,无论之前经历过什么,有过怎样的苦难,有过多么巨大的心里变化,都希望生活能随着年龄一起,以“up”的趋势延续。我觉得也是导演对所有人的一种祝福吧。

56 up什么意思

up意为成长,56up就是以14个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不同成长环境的7岁孩子为主角,每隔7年记录一次,直到56岁,以此来研究影响成长的因素有哪些。个人认为是很牛掰的纪录片。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56up》/ 人生七年

这几天看了《56UP》触动颇深,总结有两点;上层家庭的孩子对未来更有预见性。上层阶级的两个小男孩,7岁的时候就能预见到自己顶级公学后入牛剑读书的人生轨迹。尽管后面他们在自己孩子教育的时候提到,他们的孩子已经不能如他们童年那般从容的选择学校,但无疑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仍能保证孩子获得顶尖的教育资源。反观寻常人家出身的孩子,他们也有凭借个人努力考取牛剑的,但他们大都停留在中产,对下一代的未来助益依然有限。

上层家庭的孩子有更大的容差率。或许是时代原因,纪录片里的女孩们大都经历叛逆的青春,错过高等教育,没有与年少的伴侣相伴一生。她们中不少过早结婚生子,离开职场,走向庸碌的家庭生活。成绩好的那个上grammar school的姑娘后期失业脾气暴躁,事业最成功的姑娘不过是进UCL当行政人员。上层家庭的姑娘少年时也一度迷失,但在迷失后却仍能回归闺秀的轨迹。7年一度的镜头记录过每位女孩最明媚的年华,只有优渥生活的她将那份美丽保鲜。

有个英国纪录片,记录了几个不同阶级的孩子几十年的成长历程,求片名!

纪录片《56UP》-14个孩子的50年不同人生。

电视台拍摄播出了来自英国不同地区和家庭的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从1964年至今,影片七年一拍一播,《7Up》、《14Up》、《21Up》、《28Up》、《35Up》、《42Up》、《49Up》到《56Up》,不脱节地记录了一代普通英国人的大半辈子。

相关文章

感动人心的关于母爱的诗歌赏析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她是一种无私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爱。母亲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她们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更是我们成长...

励志文章 2024-04-06 阅读2 评论0

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分类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垃圾分类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励志文章 2024-03-23 阅读5 评论0

感恩父母作文

人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爱人、如何做人。我们...

励志文章 2024-03-23 阅读7 评论0